20250308課程討論
請舉出一個金融業違反行銷道德的例子,並簡述其內容。
00940 元大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廣告行銷活動,核有下列缺失:
(一)文宣以「快樂領息就是你」為標題,另訴求「月配息」,所用文字如「被動收入不是夢,每月為自己加薪」「月配息設計,滿足每月現金流需求、創造被動收入...」等用語。
(二)公司官網及社群貼文記載「息如雨 月配息收好連貫」。
(三)公司與Youtuber網紅合作,影片標題為「瘋搶!ETF 00940,投入200萬,每月領息14000元」、「巴菲特也認可的選股邏輯,00940台灣價值高息,一萬就有一張月月配」、「【ETF】00940:十元存股就是你!與股神同行,無腦月存2張,退休月領5萬啦~」等用語。
桃園副市長王明鉅至親遭詐,檢警逮聯邦女銀行員
桃園某銀行女行員可能涉及與詐騙集團掛勾,
疑似加速放款速度,讓被害人能在最短時間內取得現金交付詐團。
例子:2008 年金融危機與次級房貸欺詐行銷
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美國許多銀行和金融機構透過不道德的行銷手法,向信用評級較低的消費者推銷高風險的「次級房貸」。這些貸款通常帶有隱藏條款,如前期低利率吸引借款人,但之後利率大幅上升,導致借款人無法負擔還款。
花旗集團誤導投資者,2008 年,花旗集團向投資者推銷所謂「低風險」的投資產品,實際上這些產品與次級房貸高度相關,風險極高。當市場崩盤時,投資者蒙受巨額損失,而花旗集團則被指控未揭露潛在風險,最終支付數十億美元的罰款。
保險從業人員為了行銷保險,讓核保順利通過,,教唆保戶不實告知體況,增加保險公司風險;或以定存跟保險做比較,不當行銷保單
2016年三星Note 7提早上市發生起火事故,更換[安全版]後也難以倖免,三星史無先例的停賣,並召回手機,造成高達170億的代價
南山人壽違規銷售保險商品
2019年4月因片面變更契約,被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裁罰新台幣600萬元,並下令總經理停職6個月。 同年9月,南山人壽的「新境界系統」上線後出現諸多嚴重問題,內部控制明顯缺失,遭裁罰新台幣3,000萬元,董事長杜英宗被停職兩年。此外,2021年4月,金管會發現南山人壽在辦理保險業務時違反保險法及洗錢防制法,裁罰新台幣760萬元
針對銀髮族者,不當銷售金融商品(如:投資型保單),抽取高的佣金報酬
保險人員不當行銷銀髮族投資型保單,以抽取較高的佣金。
凱基商業銀行行員涉挪用客戶款項及與客戶間有資金往來所涉缺失之行政處分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通過對凱基商業銀行(下稱凱基銀行)違反法令之裁罰處分案。凱基銀行行員涉挪用客戶款項及與客戶間有資金往來,基於該行就通路管理及員工管理作業,核有未完善建立及未確實執行內部控制制度之情事,違反銀行法第45條之1第1項及該條授權訂定之「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第3條及第8條規定,爰依銀行法第129條第7款規定,核處新臺幣(以下同)600萬元罰鍰。
109年12月29日,泰世華銀行有名理專,4年間挪用客戶新台幣1732萬元,銀行內控有疏失,開罰1200萬元,停止板橋分行部分業務1個月;累計至2020年已開罰6件理專弊案、罰鍰達7200萬元,創歷史新高。
富國銀行的員工在2011年至2016年間,為了達成公司設定的銷售目標,在未經客戶同意的情況下,私自開設了約200萬個虛假帳戶,包括銀行存款帳戶與信用卡帳戶。這些帳戶通常是透過偽造客戶簽名或私自啟用服務來創建的,以提高業績數據,讓銀行管理層能達到更高的業績指標,進而獲得獎金。
某些銀行為了促銷信用卡而以誤導性的廣告吸引顧客。這些銀行宣稱“無年費”或“高額回饋,但實際上,消費者若不注意細節,會發現該卡片存在隱藏的年費或高額的滯納金,而回饋條件也非常苛刻,幾乎無法達成。
券商與網紅合作,做虛假分析,引導投資者投資。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前理財主管挪用客戶款項及與客戶不當資金往來所涉缺失一案,
貴行前理財主管黃OO(下稱黃員)自107年8月至111年12月間,保管客戶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代為自動化通路交易,及擅自將其自身他行帳號設定為客戶網路銀行約定轉帳帳號,再透過網路銀行轉帳方式挪用客戶款項,且與客戶間有私下資金往來,違規行為時間約4年4個月,受影響客戶數2人,所涉金額(客戶存款短少金額)約2,211萬元。案關缺失顯示貴行有未完善建立及未確實執行內部控制制度之情事。
00940ETF元大和網紅配合廣告不實。
2016年,富國銀行自2011年起員工在未經客戶同意的情況下,為客戶開設了數百萬個虛假帳戶,包括存款帳戶與信用卡.
取自今週刊「一位行員之死」因為銀行經理執行業務卻遭受富商設計及司法機關不當勾結,法官對證據及金融條例錯誤解讀認為行員因業務疏失故判決有罪,是臺灣最嚴重的司法及金融疏失。「司法不能廉潔、金融主管機關未能繕修法條保護從業人員」
台灣的元大投信與統一投信在推廣ETF產品時,使用了誇大的廣告語。讓投資者誤以爲這些產品是低風險、保證獲利的投資。實際上,這些廣告並未充分揭示投資風險,結果部分投資者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投入資金,甚至可能因損失而陷入困境。
回應功能僅開放給會員,請先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