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學分數:3學分
總授課與學習時數:54小時
實體教學:18 小時
同步線上教學:18 小時
非同步線上學習:18 小時
學分換算說明:
高等教育一般每學分總學習時數約 25–30 小時
本課程總學習時數 54 小時 + 建議課後自學 24 小時 → 總計約 78 小時,符合 3 學分標準
單元 | 授課時數 (實體 / 同步 / 非同步) | 說明 |
---|---|---|
單元一:土地法概要 | 2 / 1 / 1 小時 | 建立基本概念與制度架構,重點提示法條與制度原理 |
單元二:土地權利義務與登記制度 | 3 / 2 / 1 小時 | 權利類型、登記程序與效力,含案例分析與角色扮演 |
單元三:土地稅制概論 | 2 / 1 / 1 小時 | 土地稅制種類與課徵原則,包含小組討論與自我評量 |
單元四:土地增值稅與契稅 | 3 / 2 / 1 小時 | 稅額計算與申報流程,實務案例練習 |
單元五:地價稅與房屋稅 | 2 / 1 / 2 小時 | 不同使用情境下的稅額比較,含練習與案例討論 |
單元六:土地政策與平均地權 | 2 / 2 / 2 小時 | 政策分析與小組專題研究,課程自我反思 |
單元七:實務案例與法遵 | 4 / 4 / 4 小時 | 綜合運用案例、角色扮演與練習,份量最大 |
總計:實體 18 小時 / 同步 18 小時 / 非同步 18 小時
整體份量適當:授課與線上學習各占 1/3,使學生能靈活運用課堂、同步與非同步學習資源。
單元份量合理:課程重點單元(如實務案例與法遵)給予較多時間,基礎單元則精簡呈現核心概念。
符合學分數要求:課堂授課時數 + 課後自學時數總計約 78 小時,符合 3 學分課程標準(每學分約 25–30 小時學習總量)。
多元教學模式:結合 實體教學、同步線上互動、非同步自學,兼顧知識傳授、技能操作與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