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介紹
    「文化」是一個複雜的集合體,包含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才能和習慣。誠如龍應台〈文化,是什麼?〉一文提到:「文化是代代累積沉澱的習慣和信念,滲透在生活中的實踐中。」其中涵括了兩個概念:一個是代代累積的時間軸,一個則是落實在現實空間的生活實踐。「代代累積」指涉的是歷史意識。歷史不是斷裂的,現象不可能孤立存在,必然有其千絲萬縷的來龍去脈。如果無法釐清過去,又將如何解釋現在、判斷未來。「生活實踐」則指個體在現實環境中,體現生活的方式,其中隱含著哲學思考、價值觀、意識形態等。而將這兩者聯繫的最好媒介,則是經典的閱讀。王德威〈文學,經典,與現代公民意識〉一文解釋「經典」的價值:「經典之所以能夠可長可久,正因為其豐富的文本及語境每每成為辯論、詮釋、批評的焦點,因起一代又一代的對話與反思。」換言之,經典不該是一成不變,而是透過作品的閱讀,參照時代的變遷,文化場域的轉換等,重新思考經典與個體的關係,甚至進行真理與價值的重構,讓經典能夠與時俱進,與時代對話。
教科書:
自編教材。
教學進度:

健行科技大學經典與當代生活教學進度表

教學進度

週次

課程內容活動

作業

第01週

課程說明

 

第02週

導論

  1. 文化的定義
  2. 龍應台〈文化,是什麼?〉

 

第03週

 

第04週

文化心智圖

第05週

君子的選擇

  1. 道德情境劇場
  2. 先秦人性討論
  3. 孔枝泳《熔爐》(電影節選)

 

第06週

 

第07週

 

第08週

《熔爐》寫作單

第09週

期中筆試

第10週

性別的囹圄

  1. 郭玄奇:〈我就是為你留下來的〉(微電影)
  2. 魯迅〈祝福〉
  3. 蘇童〈妻妾成群〉/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
 

第11週

 

第12週

小說分析

第13週

 

第14週

神話與神化

  1. 林明謙〈看不見的台灣〉(紀錄片)
  2. 《與神同行》與勸善
  3. 台灣的信仰文化

 

第15週

廟宇踏查

第16週

 

第17週

 

第18週

期末筆試

考核比重

期中筆試20%

期末筆試20%

主題討論40%

課堂表現(含出席)20%

}成績說明|

  1. 成績全部從0分開始往上加。
  2. 期中筆試20%:範圍另行公告。
  3. 期末筆試20%:範圍另行公告。
  4. 主題討論40%:4個主題,各15分。
    1. 分組討論,每組至多5人。
    2. 討論內容將依主題不同有所調整,以繳回的討論紀錄作為給分依據。請注意:不接受補交。
  5. 課堂表現20%:
    1. 基本出席次數為12次,12次皆未遲到早退加總分10分;缺曠超過4次,本項成績0分計算。
    2. 建設性發言、課堂參與等,皆採計加分。
    3. 筆記加分:為鼓勵大家認真上課,勤作筆記者,學期成績至多可加總分10分。
  6. 所有教材請由「數位化學習平台(iLMS)」下載。課程可能依實際授課狀況調整,請務必注意公告。
  7. 課堂上請關閉電子產品,積極向學。
               
請先報名此課程才可瀏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