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角色扮演
1 樓
勇成2022-05-27
搶救王曉明大作戰,Part1
 
--------------------

角色外貌

研究生:王曉明

指導教授:賴勇成老師

口試委員:鍾昀儒教授,呂舜教授

線上見習研究生請見下表:

陳忠志

雷妲娜

林琬芸

孫珮馨

羅文娜

陳星喆

薛素梅

夏梅雅

鄭宇廷

宋亞君

唐盈盈

潘氏璧

宋昕祐

萬小芳

阮氏賢

施海瓊

梁山達

范竹琼

丁喜妲

莫堤妲

艾 琳

蘇樂林

呂述莉

 

 

--------------------------

場景事件

一日,曉明的研究論文口試現場。

曉明的研究議題,是近日才剛結束的統測,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4300209.aspx

論文題目是,教師教學策略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參加111年甄試中壢地區學生為例。

曉明,完成15~18分鐘的論文簡報。

 

鍾教授提問,請將投影片轉到資料畫面(如下),關於學生在閱讀,作文,推理等成績,曉明你選用的主成分分析(PCA),是不對的,應該選用因素分析(FA)

 

817077d555051dcf35ead9c3cb17f8b1.jpg

 

呂教授接著提問,曉明你選用的主成分分析(PCA),應該要說明使用主成分分析(PCA)的原因,以釋疑鍾教授的提問。

 

這時候的曉明,望著指導教授,心想,指導教授快救我。

指導教授僅有咳嗽兩聲,眼神飄向遠方。看起來,曉明心知要自己想辦法Defense,此時,曉明看一下Line訊息,線上同學有無pass訊息救援...............

此時,曉明想到了指導老師在上課時,提到主成分分析(PCA)與因素分析(FA),都是縮減變數的方法。前者是形成型指標,後者是反映型指標。存在著使用PCA與FA的差異。

 

兩位委員,問題:

鍾教授認為應該採因素分析(FA),但

呂教授則認為可以採用主成分分析(PCA),但須說明採用PCA的理由。

 

這時候,王曉明不知如何是好?

 

-----------------------------

地點外觀

研究生王曉明口試現場,在C403教室,教室外觀如下

a5566b69f2b4bde8764798dff0284217.gif

 

 

--------------------------

角色行動

王曉明: 吸氣,我要讓我自己冷靜。呼氣,我要讓我自己放鬆。眼神,飄向指導教授。

鍾教授: 等待王曉明回答。

呂教授: 等待王曉明回答。

線上見習研究生: 請提供意見,救救同學。

 

----------------------------------------------------------------------------------------

線上見習研究生,請按下回應,寫下你/妳意見,提醒同學。

 
 
 
2 樓
海瓊2022-05-29
PCA 為「 Variance Oriented 」方法,因為它可以得到最大的解釋變異,而 FA 則稱為「 Correlation Oriented 」方法,因為考慮誤差之後可以更清楚看出抽取出因素與問項之間的真實相關性。
兩者相同的地方在於 PCA / FA 都有簡化變數的能力,但 FA 搭配後續轉軸操作可以提供更多的資訊,一般情況而言, PCA 的操作多半止於變數刪減,而 FA 則概稱從變數刪減、轉軸到因素命名詮釋的整套過程。
 
指導老師: 沒錯。 FA 可以更清楚看出抽取出因素與問項之間的真實相關性。很棒。詳細可以參考22樓的說法。
 
3 樓
珮馨2022-05-29
成份分析與共同因素分析研究中,主成份分析(PCA)估成份分析的大部分,而在共同因素分析中,主軸因素分析(principalaxisfactori用較多。主成份分析是將相關係數矩陣(主對角線之值為1)加以分析,從理論的觀點,認為每個變項沒有量差;而共同因素分析是將共同性(communalties)置於相關係數矩陣之主對角線上而共同性為每個變項為共同因素所解釋的變異量,他表示了變項是包含了差部分。最常被用來當共同性之估計值者是複相關係數平方(squaredmultiplecorrelatio;SMC,它是指每個變項與其他變項間之複相關係數平方,從此可知,變項之測量差包含在共同因素分析中,而至於初始與最終之共同性估計值(initial imestimates)間之差異與抽取因素之關係有關,換言之,假若一個變項與抽取之因素有相關,則同性會增加,若變項與抽取之因素無關,則共同性維持不變。
 
指導老師: 沒錯。因素分析是將共同性(communalties)置於相關係數矩陣之主對角線上而共同性為每個變項為共同因素所解釋的變異量。很棒。詳細可以參考22樓的說法。
4 樓
昀儒2022-05-29
回覆 : 海瓊; 因素分析 (FA, Factor Analysis) 以及主成分分析 (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這兩個十分相似的統計模型在傳統社會科學領域以及機器學習都是主流且入門必學的分析方法,常見的疑問是,為什麼問卷研究很常使用 FA 或是 PCA 來分析結果?
 
指導老師: 沒錯。因素分析 (FA, Factor Analysis) 以及主成分分析 (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這兩個十分相似的統計模型在傳統社會科學領域以及機器學習都是主流且入門必學的分析方法。很棒。詳細可以參考22樓的說法。
5 樓
2022-05-29
海瓊 珮馨:
所以你們認為王曉明該用哪種分析法?為什麼??
6 樓
昀儒2022-05-29
回覆 : 佩馨  ; 使用多變量統分析之頻漸增, 於使用頻繁之主成份分析 PCA 和共同因素分析 CFA上 , 此二分析之意義分別為何 : 二分析之異同為何 ; 認為二析結果近似之相關研究 ; 認為共同因素分析主成分析為宜之相關研究 ; 與目前普遍使用之因素分析方法 .
7 樓
琬芸2022-05-29
我認為可以用主成分分析,因為可明顯看出其文科&理科特性所以直接試著去降維簡化成語文能力(文科)&數學能力(理科),作主成分分析即可。
8 樓
2022-05-29
琬芸同學:
以上述科目可以做主成分分析,若是有其他更多科目且不確定其相關性的話,最好還是做因素分析
9 樓
星喆2022-05-29
我覺得應該要採用因素分析(FA)
因為FA分析主要用於解釋效度
曉明同學的變數與變數之間相關性係數高,有著共同因素,用FA分析估算過程的誤差較小,因素負荷量的精確度較高。
 
反觀主成分分析(PCA)
雖然估算方式並未考量到測量誤差(error),相關矩陣對角線皆為「1」,表示主成份分析假設誤差項彼此之間可能存在關聯性,亦即誤差項並非完全獨立。
成份分數並非為潛在構念,只是觀察變項之間的線性組合。
但成份之間的變數項目相互獨立,沒有關聯性,並不適合用於曉明同學的論文。
 
指導老師: 沒錯。 變數與變數之間相關性係數高,有著共同因素,用FA分析估算過程的誤差較小,應該要採用因素分析(FA)。很棒。詳細可以參考22樓的說法。
10 樓
2022-05-29
星喆:
以論文題目來說,主成分分析亦可達到其目的,但因素分析精確度確實較高,也適合。
11 樓
述莉2022-05-29
一般自己的論文,指導教授都會看過之後決定是否可以口試,因此王曉明可以繼續用眼神向自己的指導教授求救。
 
指導老師: 通常是這樣子。但是,認知上還是要以學生為主,畢竟這是學生的口試場喔
12 樓
述莉2022-05-29
因素分析(FA)反映型指標如學生在字義、語詞、閱讀、作文等(原始O變數)變數之間,找出存在語文能力(潛在L變數)的共同相關性及學生在推理、空間、計算等(原始O變數)變數之間找出存在數學能力(潛在L變數)的共同相關性。
因素分析(FA)
1.反映型(Reflective)指標。
2.從原始/觀察O變數來估計潛在L變數。
 
指導老師: 沒錯。 因素分析(FA)反映型指標如學生在字義、語詞、閱讀、作文等(原始O變數)變數之間,找出存在語文能力(潛在L變數)的共同相關性。很棒。詳細可以參考22樓的說法。

3.共變異數取向。
4.變數分群;萃取成份必須進行轉軸。
5.藉著少數共同因素解釋O變數間的相關程度。
13 樓
艾琳2022-05-30
雖然採用主成份分析也能達到統計(如果變項數較少1~2個變項)但建議曉明採用因素分析:(因為變項較多)因素分析與主成份分析選擇的決定原則,因素分析是主成份分析的初始概念,因素分析在數學與統計的立論基礎上優於主成分分析;所以,選擇因素分析將是比較好的決定。 
 
指導老師: 沒錯。 因素分析是主成份分析概念的擴展。很棒。詳細可以參考22樓的說法。
 
14 樓
昀儒2022-05-30

回覆 : 艾琳; 曉明應採用去中心化(把坐標原點放在數據中心) , 然後; 找出坐標(找到方差最大的方向) , 問題; 怎麼找到方差最大的方向

數據 去中心化 協方差矩陣 →  待征向量    坐標軸方向

                                                                      ↘ 特征值 坐標軸方向的方差

 

15 樓
昀儒2022-05-30

回覆 : 述莉 ;

1. 從一群變數找出少數幾個共同的因素。

2. 偵測變數間的相關結構,以便將變數做分類。

3. 將一群變數經分組組成少數幾個同質性高的變數群組。

4. 篩選變數或降低變數的個數,以便將資料簡化。

5. 從同質性高的變數群組中挑選一個、兩個或因素本身當代表。衡量一些不能直接測量的因素。

16 樓
昀儒2022-05-30

回覆:琬芸;資料降維假設有一些資料, 這資料中每一筆維度都很高, 導致很難“看出”或“分析”這資料集的特性, 這時候就會想要在低維度空間裡(通常三維以下)建構一組點資料, 並且想辦法使新的這組點資料在某些程度上能表示出原本高維度的點資料或保有某種特性.這種將高維度資料在低維度表現出來的方式就稱為資料降維.而 PCA 就是其中一種線性降維的方式.

17 樓
昀儒2022-05-30

因素分析與主成分分析比較兩種的相同性質說明

因素分析(FA)與主成分分析(PCV)比較兩種的相同性質:

1. 兩者都被歸於探索資料分析分法 (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2. 兩者皆可應用於降維。如果特殊變異數  很小,兩者給出相近的因素分數 (標準化後);如果特殊變異數為零,因素分析與主成分分析有相同的結果。

 

因素分析(FA)與主成分分析(PCA)的相異性質:

  1. 因素分析假設一個資料產生模型,主成分分析沒有任何假設。
  2. 因素分析強調因素至可量測變數的變換,主成分分析強調可量測變數至主成分的變換。
  3. 因素分析的因素分數計算複雜,主成分分析的主成分分數計算相對簡單。
  4. 因素分析 (配合適當的旋轉) 的負載矩陣可用於解釋變數間的關係,主成分分析則不具備此功能。
18 樓
莫堤妲2022-05-30
綜合以上兩位教授的建議一下回答到 PCA&FA兩種分析方式與共同因素,皆有差異性跟共同性,所以必需研究減少變數的方法,達到比較精準客觀的分析結果PCA&FA為形成型跟反映型指標,本身兩種方法都有基礎上的差異(M10934026 莫堤妲)
 
指導老師: 沒錯。 PCA&FA兩種分析方式與共同因素,皆有差異性跟共同性。很棒。詳細可以參考22樓的說法。
19 樓
昀儒2022-05-30

回覆 : 莫堤妲 ; 精準客觀的分析結果PCA&FA為形成型跟反映型指標,本身兩種方法都有基礎上的差異 .

對變數進行因素分析之前, 應先進行KMO取樣適當性檢定及巴氐球形檢定(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 以確定資料的分析效果及是否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KMO值越高表示進行因素分析的效果越好.

其值在0.9以上表示交果佳.

0.8以上表示有價值的.

0.7以上是中度的.

0.6以上是不好也不壞.

0.5以上是不太好的.

巴氐球形檢定則是在檢定資料分析所需之變數而已.

至於應縮減為幾個因素? HKaiscr 所倡之方法為依以能解釋之變異數(特微值)達1.0為選取標準, 自動判斷應縮減為幾個因素?這應是最常被選用之判斷方法.

20 樓
亞君 Jennifer2022-05-31

曉明同學論文,屬形成型指標,透過字義、語詞、閱讀等成績簡化成語文能力。以上變數有些是相關的,先將相關的變數中選擇一個或者將幾個變數總合成一個變數作代表。用少數變數來代表所有變數和解釋研究問題,將繁瑣做簡化,抓住方向,也是降維的想法。

 

指導老師: 沒錯。研究問題,將繁瑣做簡化,抓住方向。很棒。詳細可以參考22樓的說法。

21 樓
昀儒2022-05-31

回覆 : 亞君 Jennifer ;「主成分分析被歸類為降維內特徵擷取的一種方法,降維就是希望資料的維度數減少,但整體的效能不會差異太多甚至會更好」 → 簡單說法是,降維(Dimension reduction)是當資料維度數(變數)很多的時候,有沒有辦法讓維度數(變數)少一點,但資料特性不會差太多。

那麼決定是否適合做因素分析; 在進行因素分析尋求較少之因素來代表較多之變數之前,應先確定各變數分數間具有共同變異之存在,如此才值得作因素分析。

22 樓
勇成2022-06-01
指導老師:
 
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是透過線性組合將變數縮減或資料簡化的一種分析方法。例如,將身高體重兩個資料,縮減成體型一個資料考試壓力課堂壓力兩個(觀察)變數,縮減成學校壓力一個(潛在)變數;將家庭經濟壓力父親期望壓力,以及母親期望壓力(觀察)變數縮減成家庭壓力一個(潛在)變數。觀察變數間,可以正相關,負相關或無關,例如,身高與體重可以正相關,負相關或無關。觀察變數影響潛在變數。觀察變數間無法相互取代,例如,身高與體重無法相互取代。若是觀察變數缺少一個,則無法形成(型塑)潛在構念(construct)例如,母親期望壓力,換成考試壓力,則無法形成家庭壓力
 
--------------------------
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是試著找出數個變數之間共通相關性。例如,字義語詞閱讀作文(觀察)變數之間,找出語文能力之共同相關性推理空間計算(觀察)變數間,找出數學能力之共同相關性。觀察變數間,須中高度相關,例如,閱讀與作文有中高度相關。觀察變數影響潛在變數。觀察變數間可相互取代,例如,閱讀與作文可相互取代。若是觀察變數缺少一個,不會影響潛在構念,例如,移走閱讀,將不會影響語文能力構念
 
23 樓
鄭宇廷2022-06-01
感覺應該使用因素分析,因為變數與變數之間的相關性係數高,有著共同的因素,而用FA分析估算過程的誤差較小。
24 樓
妲娜2022-06-01
選用因素分析(FA) 因素分析與主成份分析選擇的決定原則,因素分析是主成份分析的初始概念,因素分析在數學與統計的立論基礎上優於主成分分析;所以,選擇因素分析將是比較好
25 樓
素梅2022-06-01
將多個變數轉換為少數幾個不相關的綜合變數來比較全面地反映整個資料集。這是因為資料集中的原始變數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關係,可用較少的綜合變數來综合各原始變數之間的資訊·
26 樓
小芳2022-06-01
成份分析與共同因素分析研究中,主成份分析(PCA)估成份分析的大部分,而在共同因素分析中,主軸因素分析(principalaxisfactori用較多。
27 樓
盈盈2022-06-01
以上述科目可以做主成分分析
 
28 樓
珮馨2022-06-23
回覆27樓盈盈:更詳細說明可以參考22樓的說法yes。謝謝smiley
29 樓
勇成2022-08-30
同學互動示意圖:
 
2676bf5a709e4ab981f520614e98c608.jpg
30 樓
詩晴2023-06-03
因為分析之間的四個變數在表單分析跑出來發現有很高相關,所以採取用因素分析。
31 樓
黃鈺婷2023-06-03
經過雙變數分析後,屬顯著,可見具有關聯性,適用因素分析
32 樓
俊豪2023-06-03
因素分析,少數共同因素解釋變數間的相關程度
33 樓
妤姍2023-06-03
34 樓
妤姍2023-06-03
因數分析(FA)是試著找出基本變數/因素/子間的共同相關性.
35 樓
明月2023-06-04
在推理、空間、計算等變數之間,存在數學能力的共同相關性
36 樓
武氏金英06-04
在這種情況下,王曉明可以考慮以下因素來做出決定:
1. **問題的目標**:首先,他應該清楚問題的目標是什麼。因素分析(FA)和主成分分析(PCA)雖然都是多變量分析方法,但其目標不同。因素分析旨在找出潛在的共變變量,而主成分分析則旨在將原始變量轉換為一組互相獨立的主成分。
2. **數據特徵**:考慮數據的特徵,包括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和變量的性質。如果變量之間存在高度相關性且存在潛在的共變變量,可能更適合使用因素分析。而如果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較低,且希望將變量降維為互相獨立的主成分,則主成分分析可能更合適。
3. **數據假設**:考慮數據是否符合分析方法的假設。因素分析通常假設變量之間存在共變性,且每個變量受多個共變因素影響。而主成分分析則假設變量之間存在線性關係,並且旨在最大化變量的方差解釋。
基於以上考慮,如果王曉明的目標是找出潛在的共變變量,且數據符合因素分析的假設,那麼可以採用因素分析。如果他更關心的是將原始變量轉換為互相獨立的主成分,並且數據的相關性較低,那麼主成分分析可能更合適。
在這個情況下,建議王曉明先確定問題的目標,再根據數據的特徵和假設來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如果仍然不確定,他也可以考慮諮詢其他專家或進一步研究有關因素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文獻。
37 樓
金鶯06-04
對於鍾教授提出的因素分析(FA),王曉明可以指出其在測量變數之間關係的隱含因素上有很強的解釋力,但也可能存在複雜的模型選擇和解釋因素的困難。
38 樓
春情06-04
對於呂教授提出的主成分分析(PCA),王曉明可以指出它在維度減少和數據簡化方面非常有效,並且通常更容易解釋。他可以進一步解釋,如果數據集中存在線性關係,或者希望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始變數的變異性,PCA可能是更合適的選擇
39 樓
阮克輝 m 1123250206-04
PCA是一種無參數方法,不需要假設變數之間存在特定的關係,因此更適用於探索性分析或簡化數據。
PCA可以用於縮減變數,將大量變數轉換為少量不相關的主成分,有助於降低數據維度和複雜性。
PCA適用於形成型指標,主要用於發現變數之間的結構,而不是解釋隱含的潛在變量。
在一些情況下,PCA可能更適合於數據的特性和研究問題,因此選擇PCA可能有助於達到研究的目標。
曉明可以根據這些原因,對採用主成分分析(PCA)而非因素分析(FA)提供清晰且合理的解釋,以回應鍾教授和呂教授對於使用不同分析方法的看法。
40 樓
06-05
因素分析(FA)和主成分分析(PCA)都是用於數據降維和特徵提取的技術,但它們的目的和假設略有不同。
**因素分析(FA)**假設觀察到的變數是某些潛在因素的線性組合,並且試圖尋找這些潛在因素。它更侧重于潜在因素的解释,希望找到数据背后的基本结构或者是观察变量之间的共变关系。
**主成分分析(PCA)**則是將原始變數映射到一組新的變數上,這些新的變數被稱為主成分,它們是原始變數的線性組合。PCA旨在尋找最大方差的方向,以保留最多的數據變異性。
41 樓
芳莊06-05
主成分分析(PCA)與因素分析(FA),都是縮減變數的方法。但兩者有不同的應用場景和目的。以下是,可以幫助曉明回答鍾教授和呂教授的問題:
  • PCA與FA的區別:
主成分分析 (PCA):目的是通過降維來解釋數據的總變異,主要用於數據簡化和去冗餘。PCA的主成分是基於變量之間的線性組合,是形成型指標。
因素分析 (FA):主要用於探討潛在的因素(隱變量),這些因素解釋觀測變量之間的相關性。FA的因素是基於變量的共同變異,是反映型指標。
  • 使用PCA的理由:
曉明可以強調在曉明的研究中,目的是簡化數據,並將多個相關變數(如閱讀、作文、推理等)降維到少數幾個主成分,以便更好地理解這些變數對甄試成績的影響。
說明曉明的目的是減少數據的複雜性,去除多餘的信息,並且PCA能夠保留大部分數據的變異,這樣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不同變數對學生成績的影響。
 
具體回應:
回應鍾教授時,曉明可以這樣說:「鍾教授,謝謝您的建議。我選用主成分分析(PCA)主要是為了簡化數據,去除冗餘信息,並保留數據的主要變異。這樣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不同變數(如閱讀、作文、推理等)對學生成績的影響。當然,若研究目的是探索潛在因素,因素分析(FA)會是更好的選擇。」
回應呂教授時,曉明可以這樣說:「呂教授,謝謝您的支持。選用PCA的原因是希望通過簡化數據來更好地理解不同變數對學生成績的影響。PCA能夠減少數據的複雜性,並且保留大部分數據的變異,這樣可以更有效地進行後續的數據分析。」
 
42 樓
氏美幸06-05
因素分析(FA)用於找出觀察變數(O變數)之間的共同相關性,反映潛在變數(L變數)的影響。
因素分析(FA)要點:
反映型(Reflective)指標:觀察變數受潛在變數影響。
估計潛在變數:從觀察變數推斷潛在變數。
語文能力:字義、語詞、閱讀、作文(O變數)反映語文能力(L變數)的共同相關性。
數學能力:推理、空間、計算(O變數)反映數學能力(L變數)的共同相關性。
共變異數取向:識別觀察變數之間的共變異數。
變數分群與轉軸:將變數分群並萃取因子,進行轉軸以提升解釋性。
解釋相關性:用少數因子解釋觀察變數間的主要相關性。
43 樓
麗娟06-05
鍾教授提到因素分析(FA),而呂教授建議主成分分析(PCA)。在這兩種方法中,雖然都是用於降維和探索資料之間的相似性,但各有特點:
主成分分析(PCA)的理由:
1. 特徵之間的獨立性:PCA假設主成分是原始變數的線性組合,目標是找到可以解釋最大資料變異性的主成分。透過PCA,可以確保主成分之間相互獨立,有助於識別潛在結構。
2. 解釋資料變異:PCA旨在最大化數據的變異性,它提供了一種清晰理解資料結構的方式,有助於捕捉最具代表性的特徵。
3. 簡單性和解釋性:PCA生成的主成分是可解釋的線性組合,這使得結果更易於理解和解釋。
綜合考慮,如果呂教授認為採用PCA能更好地捕捉資料的變異性、確保特徵間的獨立性並提供簡單解釋,那麼PCA可能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希望這可以幫助您理解選擇PCA的理由!
44 樓
慶雲06-06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種資料縮減技術,旨在將一組相關變數轉換為較少數量的不相關主成分 (PC)。這些 PC 代表原始資料中的最大方差,允許資料簡化和降維。
因子分析(FA)是另一種用於分析多變量資料的統計方法。它與 PCA 的目標有相似之處,即識別潛在模式並降低維度。然而,FA 與 PCA 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基本假設和解釋。
為什麼 FA 更適合分析學生成績. 在分析學生的閱讀、寫作和推理成績時,FA 是更合適的選擇,因為它符合以下考慮因素:
可解釋性:目標是了解影響學生在這些領域表現的根本因素。 FA 旨在識別這些潛在因素,這些因素可以解釋為與閱讀、寫作和推理能力相關的心理結構。
理論架構:FA 與理論架構較好地保持一致,這些理論架構假定存在影響學生表現的潛在因素或結構。這些因素可能代表認知能力或學習過程的不同面向。
資料結構:FA中公共因素的假設更適合分析學生成績,因為這些分數很可能受到共同的潛在因素的影響,而不是完全獨立。
結論
雖然 PCA 和 FA 都可以用於數據縮減和降維,但 FA 通常被認為更適合分析心理數據,例如學生成績,因為它強調可解釋性,並且與假設存在潛在構造的理論框架保持一致。在給定的場景中,教授使用 FA 而不是 PCA 的建議是合理的,因為 FA 更適合理解影響學生閱讀、寫作和推理表現的潛在因素。
45 樓
氏幸06-06
PCA是「Variance Oriented」,因為它尋求找到最大化數據中變異性的方向。PCA通過尋找變量之間最大的協方差,或者在相關矩陣中找到最大的特徵值和相應的特徵向量,來識別主成分。主成分是原始變量的線性組合,這些組合捕捉了數據中的最大變異性。
FA是「Correlation Oriented」,因為它尋求找到潛在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結構。FA假設觀察變量是潛在變量的線性組合,加上隨機誤差。它通過尋找觀察變量之間的共變異結構來識別潛在變量。FA的目標是解釋觀察變量之間的共變異結構,並且潛在變量之間通常是相關的。
PCA注重最大化數據的變異性,而FA則關注觀察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結構。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王曉明先解釋因素分析(FA)和主成分分析(PCA)的差異,以及為什麼他選擇了PCA而不是FA。他可以提到PCA對於降低變數數量和多重共線性的效果,並且PCA的結果更容易解釋和理解。同時,他可以提到數據的特性、樣本大小等因素,解釋為什麼PCA更適合這個情境。
46 樓
氏紅花06-06
我認為可以用主成分分析,因為可明顯看出其文科&理科特性所以直接試著去降維簡化成語文能力(文科)&數學能力(理科),作主成分分析即可
47 樓
筱涵06-06

我認為應該要用因素分析(FA),因為因素分析主要用於解釋效度,變數與變數之間相關性係數高,有共同因素,用因素分析(FA)估算過程的誤差較小,精確度較高,應該要採用因素分析(FA)

採用主成份分析(PCA)也能達到統計,因素分析是主成份分析的初始概念,因素分析在數學與統計的立論基礎上優於主成分分析,假設誤差項彼此之間可能存在關聯性,亦即誤差項並非完全獨立。成份之間的變數項目相互獨立,沒有關聯性,並不適合用於曉明的論文。

 

主成分分析 (PCA) 透過線性組合來簡化數據。比如,將身高與體重縮減為體型,將考試壓力與課堂壓力縮減為學校壓力,將家庭經濟壓力、父親期望壓力、母親期望壓力縮減為家庭壓力。觀察變數可以正相關、負相關或無關,且無法相互取代。

 

因素分析(FA)旨在找出多個變數間的共通相關性。例如,從字義、語詞、閱讀、作文中提取語文能力,或從推理、空間、計算中提取數學能力。觀察變數需中高度相關,且可相互取代,缺少個別變數不會影響潛在變數的形成。

48 樓
陶氏秋瓊06-06
PCA是主成分分析,因為它尋求找到最大化數據中變異性的方向。PCA通過尋找變量之間最大的協方差,或者在相關矩陣中找到最大的特徵值和相應的特徵向量,來識別主成分。
FA是因素分析,因為它尋求找到潛在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結構。FA假設觀察變量是潛在變量的線性組合,加上隨機誤差。它通過尋找觀察變量之間的共變異結構來識別潛在變量。
在這個情況下,建議王曉明先確定問題的目標,再根據數據的特徵和假設來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如果王曉明的目標是找出潛在的共變變量,且數據符合因素分析的假設,那麼可以採用因素分析。如果他更關心的是將原始變量轉換為互相獨立的主成分,並且數據的相關性較低,那麼主成分分析可能更合適。
49 樓
06-12
主成分分析(PCA)和因子分析(FA)都是變異減少法。但兩者都有不同的應用場景和目的。
PCA和FA的區別:
主成分分析(PCA):旨在透過降維來解釋資料的總變異,主要用於簡化資料並去除冗餘。 PCA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基於變數之間的線性組合,並且是形成性指標。
因素分析(FA):主要用於發現解釋觀察變數之間相關性的潛在因素(隱藏變數)。 FA的因素是基於變數的一般變化,是反映性指標。
我認為曉明應該使用PCA,因為在曉明的研究中,目的是簡化資料並將許多相關變數(例如閱讀、佈局、推理等)的維度減少為幾個主要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變數對效能影響篩選測試的影響。目的是降低資料複雜度並消除冗餘訊息,PCA可以保留資料中的大部分變化,從而可以更好地揭示不同變數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影響。
PCA對於曉明來說可能是個合適的選擇。
50 樓
金惠06-12
因素分析(FA)反映型指標如學生在字義、語詞、閱讀、作文等(原始O變數)變數之間,找出存在語文能力(潛在L變數)的共同相關性及學生在推理、空間、計算等(原始O變數)變數之間找出存在數學能力(潛在L變數)的共同相關性。
因素分析(FA)
1.反映型(Reflective)指標。
2.從原始/觀察O變數來估計潛在L變數。
 
指導老師: 沒錯。 因素分析(FA)反映型指標如學生在字義、語詞、閱讀、作文等(原始O變數)變數之間,找出存在語文能力(潛在L變數)的共同相關性。很棒。詳細可以參考22樓的說法。

3.共變異數取向。
4.變數分群;萃取成份必須進行轉軸。
5.藉著少數共同因素解釋O變數間的相關程度。
51 樓
正光06-12
雖然採用主成份分析也能達到統計(如果變項數較少1~2個變項)但建議曉明採用因素分析:(因為變項較多)因素分析與主成份分析選擇的決定原則,因素分析是主成份分析的初始概念,因素分析在數學與統計的立論基礎上優於主成分分析;所以,選擇因素分析將是比較好的決定。 
52 樓
M1123201306-18
王曉明在選擇分析方法時,應該根據他的具體分析目標和數據特性做出適當的選擇。如果他的目標是揭示潛在的共變變量結構且數據符合因素分析的假設,那麼因素分析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因素分析假設觀察變量是潛在變量的線性組合,適合用於尋找潛在的因素或構念。另一方面,如果他更關心的是將原始變量轉換為彼此獨立的主成分,並且數據的相關性較低,那麼主成分分析可能更合適。主成分分析通過尋找最大化數據變異性的方向,可用於降維或數據壓縮。在選擇分析方法時,考慮數據的特性和最終目的非常重要。
53 樓
紘倫06-19
採用PCA的理由有以下4點:
 
1.目的不同:
PCA的主要目的是數據的降維,保留盡可能多的變異性。
因素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發現和理解變數之間的潛在結構或因素。
 
2.假設不同:
PCA假設所有變數都是觀察變數,主成分是按照方差的大小排序的線性組合。
因素分析假設觀察變數由一些潛在因素解釋,這些因素與觀察變數之間存在某種線性關係。
 
3.方法論不同:
PCA是一種無參數方法,它僅基於數據的方差-共變異矩陣進行計算。
因素分析是基於參數化的模型,通常使用最大似然估計或者最小平方法來估計潛在因素。
 
4.應用領域不同:
PCA常用於數據壓縮、特徵提取和噪聲過濾等應用。
因素分析常用於社會科學和心理學等領域,用於解釋變數之間的隱含結構。
54 樓
思閔06-25

王曉明的論文題目為: 教師教學策略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參加111年甄試中壢地區學生為例。關於學生在閱讀,作文,推理等成績採用因素分(FA)是沒問題的,我們可以找出教學策略之共通相關性,觀察變數間可相互取代,若是觀察變數缺少一個,不會影響潛在構念。

55 樓
麗君06-26

麗君覺得可用因素分析,因為閱讀和作文有共通相關性,且是中高度的相關,缺少一個不會影響,可相互取代。

 

56 樓
羽靈06-26
依照同學的分析,分析之間的四個變數,表單出來的結果發現,有高度的相關聯,可以使用因素分析。
57 樓
裕民07-03
雖然採用主成份分析也能達到統計(如果變項數較少1~2個變項)但建議曉明採用因素分析:(因為變項較多)因素分析與主成份分析選擇的決定原則,因素分析是主成份分析的初始概念,因素分析在數學與統計的立論基礎上優於主成分分析;所以,選擇因素分析將是比較好的決定。